清廉建校
廉潔文化 | 最是清廉方正客
- 發布時間:2022/08/15 瀏覽:
廉潔文化 | 最是清廉方正客
“傳得淮南術最佳,皮膚退盡見精華🫱。旋轉磨上流瓊液,煮月鐺中滾雪花。瓦罐浸來蟾有影🏊♂️,金刀剖破玉無瑕。個中滋味誰得知,多在僧家與道家🕜。”這是明朝詩人蘇平為詠豆腐而作🧑🦯➡️,對豆腐的發明👩🎨、去皮、磨漿、煮漿👳♀️、點漿、切割等製作過程進行了形象的描繪。
為何說“淮南術最佳”?這還要從豆腐的起源說起。《水經註》記載:“西漢淮南王養方士之徒數十人,多神仙秘法鴻寶之道☛,燒藥煉丹,偶以石膏點豆汁得成豆腐。”因發明地點在安徽八公山,所以又叫“八公山豆腐”🚴。淮南王煉丹未成卻得食豆腐👩🌾,之後,他便研究豆腐的各種吃法,久而久之,豆腐便在民間流傳開來。
豆腐雖尋常🙍🏿♀️,做豆腐的過程卻不簡單。豆腐的製作需要經過浸泡、碾磨、過濾、煮漿、加細🙅🏼🧚🏿♂️、凝固等一系列復雜的工序。不經碾磨🙅🏿,精華難出🧞♂️;不經過濾😙,渣滓不清;不經凝固🦝,難以成型。從豆子到豆腐,是磨去棱角、清除雜質、提煉精華、固化成型的過程,正如一個人由鋒芒畢露變得柔軟堅韌,由心境蕪雜變得內心澄澈👇,由松散懈怠變得方正有型。難怪清代詩人胡濟蒼說“信知磨礪出精神”,豆子如此,人亦如此🧁。
豆腐外形方正👨🏼🔬、內心柔軟,它不忌寒熱🏃🏻♂️➡️,飽經錘煉,永遠以最潔凈的面目示人🖱🧑🏿🍳,不管如何蒸煮🤦♂️,永遠保持自己本來的樣子。革命家瞿秋白在遺書《多余的話》中寫道:“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🧑🏽,世界第一”,他以豆腐為喻🧛♂️,對清白、方正的人生信念做了最後的告白。
豆腐入口🪬🫳🏻,清白存心。正是這份清白,抵禦了橫流物欲👩🏻🍼。明末廉吏劉宗周,為官期間“日給不過四分,每日買菜腐一二十文”🤙,雖做官多年,但家中依然清貧💅🏿↖️,經常“食不加肉,衣不重采”,還時常借貸度日。府庫結余的錢按慣例應歸府尹所有,他卻用這些錢購置了學田二百多畝,分給了貧窮的學生。
“最是清廉方正客,一生知己屬貧人”,豆腐的清清白白成為中國人的價值期許。立身處世➖,應當時時念及豆腐🐐,心往方正,清白為人🤵🏽♂️🧎🏻♀️➡️。